塔吊租赁资讯
这里,创造的数据方阵蔚为壮观: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,千分之一的人口,创造了占全国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、近全国二百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、二百五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。
这里,似乎未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,处处洋溢着创业激情,各项经济指标依然令人吃惊地快速“奔跑”: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10亿元,同比增长12.1%,完成预算内财政总收入271.3亿元,增长10.7%,连续七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第一。
这里,就是曾一直和萧山比肩而行的同伴——江阴。当记者踏上这块令萧山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时,扑面而来最深切感受就是:这些令人炫目的经济奇迹中,正是“创新”这两个字,铸就了这片土地的活力之源与魅力之魂。
走向“长江时代”
——从临港新城看理念创新
蒙蒙春雨静静地洒在宽阔的江面,码头上,几艘巨轮停靠在各自的泊位上。远处,高耸入云的塔吊,百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,勾勒出现代化大港的雏形。
这个“百万标箱、亿吨吞吐量”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让江阴的经济率先从容转身,从以沿江工业为主转变到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,实现了港口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发展。
理念上的先人一步,使江阴的发展总是快跑在前。
江阴滨江近海,素有“江海门户”之称。早在1992年,江阴港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。港口级别升格,虽然给江阴港的发展带来了一次契机,但从1999年开始,年集装箱吞吐量就始终止步于5万吨。危机意识强烈的江阴人在2006年正式启动临港新城开发建设,提出按照“以港兴城、港以城兴、港城共荣、互动发展”的方式打造一座充满活力、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港新城。由此,这座滨江工业城市真正开始走向“长江时代”。
如今,这个亿吨大港的发展风生水起。去年,长宏国际物流中心、博鸿钢管华东物流基地、华东废钢电子交易市场等14个重点服务业项目竣工投用,总投资7.14亿美元的中德创见LED产业园项目正式在此竖旗。与此同时,低碳、新材料、机械装备、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园分别建立了管委会,标志着这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全面启动。数据显示,去年,新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亿元,财政收入45亿元。
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城市
——从推进城市化看体制机制创新
占地236亩,投资6.32亿元的体育中心两年时间就全部完成建设,包括一个可以容纳3万余人的主体育馆,还有极限运动场、射击场等文体设施。江阴市体育中心位于江阴市着力打造的“城市客厅”之中,与之相邻的还有文化馆、展览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等大量城市公建服务设施。
正当大家羡慕不已时,我们惊讶地得知,体育中心等基础设施,江阴市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,全部是社会资金建设的。
推进城市化进程中,江阴市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,突出“经营城市”的理念,把城市作为企业来运作。江阴始终牢牢把握这一原则: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,首先想的不是政府要做什么,而是市场能够做什么。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,坚持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,市场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,则政府先引导介入,时机一成熟就马上退出,进行市场运作。
因此,江阴把可经营的重大项目推向市场,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金来建设江阴,实现了开发建设项目的快速有序推进。市政府与中交集团合作投资33亿元建设干线公路;垃圾发电厂由中国光大国际投资集团建设运营;城乡所有污水处理厂实行整体转让,由香港光大集团建设运营;江阴市“城市客厅”项目已经吸引了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和集团总部的眼球,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及新加坡惠升置业、深国投商业中心、凤凰城等项目已落户“城市客厅”。
|